FBI Lab

Futuristic Brilliant Interaction Laboratory (未來創意互動實驗室)


【研討會】ACM Siggraph 2009

By • 八月 10th, 2009 • Category: FBI News

活動時間: 2009.8.3~7
活動地點: 紐澳爾良 (New Orleans)
網址:www.siggraph.org/s2009/

今年ACM Siggraph 2009因面臨全球經濟大海嘯,再加上這次會議在美國東岸的紐澳爾良(New Orleans),所以參加的人比去年少了約1/3,有點可惜!不過,個人覺得今年 Siggraph 2009 許多規劃上都突破過去,可看性、可思考性,其實更多。

今年的【Emerging Technology】 仍是日本人的天下,〝Crystal Zoetrope〞轉盤3D動畫神奇效果、〝gCubik〞精湛的3D呈現、 MIT的〝retrographic sensor〞是個新型態的表面紋裡和形狀偵測、〝Twinkle〞的投影機結合照相機之移動影像偵測,這些都是今年比較新的互動介面形式,而〝Interactive Cooking Simulator〞的表現形式倒是很有趣,它模擬廚房煎炒的難以控制之趣。

今年的【Art Gallery】主題為〝BioLogic: A Natural History of Digital Life〞是過去幾年來辦的最好的,不但主題鮮明且聚焦、藝術性極高、技術難度也深,且幾呼所有作品都符合主題。今年每件作品都很精彩,台灣台科大黃志傑的「MSOrgm」也難得入選,其中以Philip Beesley的〝Hylozoic Soil〞最讓人印象深刻,作品不但壯觀且每個互動關節之造型與處理令人讚嘆。另外,今年Art Gallery 也配合主題增加 〝Art paper〞,被接受之paper將轉載至 Leonardo期刊(A&HCI期刊之一)發表,這是台灣從事數位藝術評論或理論者需注意的。


圖:Philip Beesley的〝Hylozoic Soil〞

除此,今年也特別策展了〝Information Aesthetics Showcase〞,一些國際精彩的 Information Art 都出籠了。

今年的【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電腦動畫作品沒有往年多與精彩,但今年在〝Real-Time Rendering〞單元中Tatsuo Unemi 與Daniel Bisig〝DT4 Identity SA〞做現場web-cam影像即時互動表演,並公布其程式完全開放讓人download,此種「開放」觀念倒是讓人印像深刻。另外,今年也多了一個單元〝Mass Animation〞由Intel、Dell與Autodesk贊助的一個網路集體創作活動,利用Facebook的網路社群力量,結集101個國家58,000動畫與音樂熱愛者一起參與討論,並由來自17國家的123位動畫師一個一個鏡頭集體接力完成〝Live Music〞動腦動畫作品。

今年的【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也延續去年Stereoscopic 3D的熱度,連續有三天〝Stereoscopic 3D: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Entertainment〞討論與作品展示。其中Sony 的副執行長Peter Lude演講〝3D to the Home: What Can Possibly Go Wrong?〞很基礎但很實際,不但把 stereoscopic發展史介紹一遍,更把一般 stereoscopic的應用常犯的毛病一一指出。另外,今年在 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 竟規劃有以聲音為主的〝Visual Music〞,這是台灣從事聲音藝術或數位影像者需注意的另一個國際舞台。

i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