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生命•時間•壓縮
Recreate-Life•Time•Compression

研究生:吳細顏
指導教授:許素朱(小牛)

關鍵詞: 再造、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虛擬現實、數位藝術、複製、壓縮、記憶、平行存在、形變、場域、科技人文

Keywords: Recreate, Technology and Art, New Media Art, Virtual Reality, Digital Art, Copy, Compression, Memory, Parallel Exist, Morphing, Space, Technology and Humanism

【中文摘要】   〈平行存在-西門町〉 〈平行存在-民藝街坊〉 〈平行存在-舞獅隊〉

數位年代為藝術創作帶來革命性的衝擊,改變了藝術的面貌。科技技術與資訊產品的使用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了跨越時空藩籬的利器。藝術家們得以自在的穿梭於真實的幻境中,透過各種樣態的技術呈現相同時間的不同空間或同一空間的不同時間向度。

作者「再造」系列作品:《生命的圖像記憶》、《平行存在》、《同人誌》等三件作品所嘗試與實驗的即是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碎裂記憶與真實幻境的轉換,透過複製、壓縮、再造出真實的虛擬狀態。系列作品中以「生命、時間、壓縮」三個主題元素相互交流貫穿,從關注生命的主體焦點出發,除了檢視對生命的認知之外,意圖尋找一些不同的感知方式與對記憶的不同詮釋結果,整個過程及結果就是一種「記憶再造」的呈現。

本論述除了說明作者的創作內涵與表現形式外,也希望對科技年代的藝術創作環境提出回歸人文哲思的可能性。科技並非藝術的必要元件,它只不過是讓藝術面貌多元豐富的輔助選擇之一,科技藝術應當還是不離藝術本質對人性的原始悸動與創意發想。藝術家在數位科技年代當中,如何思考、運用與延伸影像創作之概念與表現擅用科技技術呈現作品中所欲關懷與述說的觀點,提供觀者重新「詮釋」與「想像」世界的不同經驗,以科技形式回歸人文美學,藉由影像反映集體記憶與生命縮影。

科技應用的本身並非僅有技術的操弄與光影的眩惑,藝術創作不應為科技所宰制。新媒體藝術最大的意義並非在科技技術的創新,而是創作者如何善用新媒介為當代之整體文化狀態提出新的凝視與反思。